摘自國際鎳協會文章:
本文是《從鎳礦到電動車》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重點關注全球鎳資源的“戰略性”和“關鍵性”評估,及評估結果對鎳資源管理政策的影響。(致謝ELEMENTS有關關鍵礦物評估的圖片)。
鎳成就汽車電動化從而緩解氣候變化
全球升溫帶來的影響是每個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比如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人們不能坐視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才開始采取行動。1992年,富有遠見的氣候變化科研人員和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倡議者,在大部分聯合國成員國的支持下,已經推動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自1995年起,《公約》締約國每年舉行一次締約方會議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評估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并不斷調整應對措施。
2015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COP21會議上,締約方確立了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具體目標:到21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會議上,締約方明確了可再生能源轉型和電動車普及是應對氣候變化兩項重要路徑。
電動車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鎳等金屬礦物的重要性。相比較傳統的汽車,電動車需要更多的新能源金屬,如鎳鈷鋰等。這觸發了利益相關方對鎳等金屬經濟社會重要性的興趣。對于鎳資源的重要性,可以從“戰略性”和“關鍵性”兩個角度進行評估。
“戰略性原材料”與“關鍵原材料”的區別和聯系
所謂“戰略性原材料”,是指那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沒有供應風險的原材料。
而對于“關鍵原材料”的評估和認定,大多數國家基于兩個核心因素:供應風險和經濟重要性。當一種原材料在重要的工業價值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供應可能受到中斷時,它就會被認為是關鍵性原材料。這些供應風險通常源自生產過程產能集中在少數國家或公司、貿易關系的不穩定、回收基礎設施不足,或是缺乏可行的替代品。
“戰略性原材料”與“關鍵原材料”的聯系點或者共同點在于,因為它們對關鍵行業、經濟穩定、國家安全和技術創新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可靠的獲取渠道,國防、能源、電信和電子等行業可能會面臨重大中斷。
某種原材料的“戰略性”和“關鍵性”是隨客觀情勢動態變化的。人們往往在短缺情況發生之前無法注意到這些原材料的重要性,而短缺情況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供需失衡、地緣政治因素、回收利用不足等,都是可能導致短缺的原因。在過去幾十年里,鐵礦石、焦煤、稀土礦、菱鎂礦和硅的短缺已經擾亂了工業價值鏈,并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影響。但是,隨著科技創新和新礦床的發現,某種原本被用來操控價值鏈的“關鍵原材料”,也可能會被替代,并回歸普通原材料的本質。
鎳資源的“戰略性”和“關鍵性”
鎳就是一種正在受到全球各國政府關注的原材料。自2000年開始,多個國家和地區啟動了對包括鎳在內的原材料 “關鍵性評估”,旨在預見供應風險并保障重要原材料的持續流通。如今,全球已有超過25個國家進行此類評估,識別對各自經濟和工業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并采取措施減少供應風險。
鎳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被廣泛認為是“關鍵性” 原材料,美國、加拿大、中國和日本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例子。但為什么呢?鎳的關鍵性地位源于其在能源和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鎳在電動汽車(EV)的電池和低碳發電技術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這些技術需求的增長,鎳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在歐盟,鎳被視為既是“戰略性”也是“關鍵性”原材料。這不僅反映了其當前的經濟重要性,也表明了其在未來可能發揮的核心作用。
鎳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屬(例如抗腐蝕性和高溫強度),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從基礎設施到尖端技術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強化了使其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因此,鎳不僅是戰略性原材料,也是關鍵原材料,它對人類社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鎳資源“戰略性”和“關鍵性”地位的政策影響
鎳行業是否能從其產品被視為“關鍵性”或“戰略性”原材料中受益呢?對鎳資源需求的日益增長,促使各國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供應安全。各國政府開始完善并簡化頒發許可的流程,鼓勵國內生產,投資循環利用技術,并通過外交手段確保能夠進入鎳資源豐富的地區。對于鎳行業而言,這些政策行動可以轉化為對采礦、加工和回收利用項目的支持,以及更多研發資金投入。